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成果速递
教学科研成果速递

教学科研成果速递

公司教师乔娟副教授在《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发表研究论文

时间:2025-06-26

公司英语系教师乔娟副教授在《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新废奴”语境下的“林肯之乡”:基列系列小说中的地域性探析》的论文。该刊物由复旦大学外文公司主办,《论丛》坚持严格的遴选标准,所发文章立足点高、视角新颖、内容扎实,在学术界反响良好。刊物实行同行匿名评审,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AMIA集刊,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WFDB)收录全文,在业界影响广泛,在各种刊物评价体系中获得好评, 并获得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主要为各大图书馆选购和收藏,已然是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必读刊物。

20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废奴史逐渐演变为人们聚焦种族关系的历史观照;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以来,从当代视角对废奴史进行检视、联结当代奴役与美国奴隶制的作品大量涌现,构建了“新废奴”(Neo-Abolitionism)文学景观,这一显在的文学现象迫切需要学界对之有所回应。美国当代作家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 1943—)的代表作《基列家书》(Gilead, 2004)、《家园》(Home, 2008)、《莱拉》(Lila, 2014)、《杰克》(Jack, 2020)聚焦美国中西部芝加哥、圣路易斯、堪萨斯等具体空间,这些空间经由想象糅合为废奴激进场域——基列。质言之,基列这一想象性空间正是整个中西部“林肯之乡”(Land of Lincoln)的代名词。基列系列小说立足“林肯之乡”,以家族故事为依托,分别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对中西部人的废奴故事和废奴观念进行多维度呈现,这些作品彼此关联、互为参照,形成对美国废奴历史的思辨叙述,揭示了“林肯之乡”的地域性及其历史价值。

文章从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聚集小说在人物身份塑造中的深意,深入分析小说废奴书写中政治元素和宗教元素的相互叠加;第二部分借助空间记忆,将废奴史和当代种族问题联系起来,通过特定话语语境,揭示种族关系中的压迫和歧视,贯通废奴与“新废奴”的精神联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全面把握罗宾逊代表作中的核心思想,深入探讨美国主流废奴观念的复杂性,揭示中西部“林肯之乡”作为国家意识下废奴思想演进地的文化承载功能,并检视其地域性的历史价值。








图文:乔娟

二审:赵建常

三审:杨林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 mobile28365
CopyRight http://www.healthy-st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